臺籍律師體驗大陸法治:是律師也是臺商?

  • A+
所属分类:臺灣資訊
2009年,司法部為首次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合格的37名台灣居民頒發《法律職業資格證書》。

   有多少台灣法律人即將獲得“登陸”資格?再過不到一個星期,2011年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即將公佈。臺籍律師數量何以有些“寥寥”?他們的執業遇到什麼問題?他們是否能適應兩岸不同的法治環境?

  有多少台灣法律人即將獲得“登陸”資格?再過不到一個星期,2011年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即將公佈。

2011年有226名台灣人報考。但自2008年,大陸的國家司法考試之門向台灣敞開以來,報名人數卻連年下滑:與2008年有818人報考;2009年下降到533人相比,2010年又大幅下滑至392人報考。

至今已有140人順利通過司法考試,這是獲得在大陸從業資格的第一步。通過者在大陸律所至少實習一年,考核合格後便可成為正式律師。但三年已過,僅有16人開始執業。

“只能做半套的事”

一本《二個月考上大陸律師》近日出現在台灣的各大書店,作者是2010年放棄赴美讀博機會、通過大陸司法考試的邱靖貽。“二個月”其實僅是圖書行銷的“噱頭”,邱靖貽準備了半年後方才通過考試。

“擔心政策大門又再度關閉,所以要搶佔先機。”邱靖貽說。她畢業于台灣最著名的臺大法律系,已在臺當了6年律師。

受制于兩岸關係發生波折,1995年,大陸取消臺籍人士報考律師資格考試(2002年之後改為國家司法考試)。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通過考試(1994年)的台灣人朱襄陽,直到2010年3月才終於獲得律師執業證。

2008年,國家司法考試大門重啟,但其實只開了不到一半。依據2009年出臺的相關規定,臺籍律師在大陸只能從事非訴訟業務和涉臺的離婚繼承訴訟業務。台灣《中國時報》稱,臺籍律師辛苦取得執業資格後,“只能做半套的事”。

“一年實習期內往返于兩岸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,以及實習期滿後執業範圍的狹窄,無不造成了報名者遞減和‘闖關者’寥寥。”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臺籍律師劉陽明說。他現在是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臺籍大陸律師聯誼會召集人。

因為商事糾紛中沒有資格出庭,劉陽明罕有機會站在大陸法庭之上慷慨陳詞。臺籍律師均有這類尷尬。

“我們慎言規避,合法合規地變通,”首批臺籍律師洪紹榮總結,“我們會搭配幾位大陸律師,共同完成案件討論,我們也可以參與庭審旁聽,只是庭上辯護由大陸律師完成。”

獲得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的臺籍律師蔡世明則一直強調“權利義務的對等”,“如果將我們的執業範圍限制在非訴業務和離婚繼承,那是不是可以只讓我們考民商科目?”

是律師也是臺商

目前已獲律師資格的16個台灣人,或已“登陸”多年,或在台灣已是資深律師。

自1989年起,劉陽明便已多次前往大陸,“幫助臺商朋友處理個案問題”。一些早期進入者,更早已開展各種諮詢業務。

上海永然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,為不熟悉大陸法律法規的臺商投資者答疑解惑。“沒有律師身份,但是幹的是和律師差不多的非訴業務。”該公司總經理蔡世明說。

曾有臺企在成都看中一個地塊,但已被其他公司先期取得開發權,蔡世明通過協商令佔地公司退出,再讓臺企與當地政府簽訂土地有償使用合同。“大陸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,而台灣則是可以私有化的,不了解個中差別,最後可能吃虧。”

據蔡世明估算,在全國範圍內,類似的諮詢公司至少10家以上。

不過,這類諮詢公司曾一度管理失序。幾年前,珠三角兩家臺商之間發生合同糾紛,引入一諮詢公司予以“調解”,最終該公司居然動用了黑社會力量。

蔡世明早就準備實現轉型,機會也終於到來——2010年,蔡世明獲得了大陸律師執業資格。他不再有顧慮:終於可以出具律師具名的法律意見;在合約簽署過程中以律師身份作見證,“這樣客戶更有信心了”。

蔡世明打算關閉諮詢公司,從“地下”搬到“地上”,成立正規律所。根據目前政策,台灣人不能單獨在大陸辦所,但允許擔任合夥人。

擔任合夥人要求執業三年以上,顯然剛獲得證書不久的臺籍律師們難以達到要求。不過,實習時,劉陽明已受到重視——擔任“首席亞洲法律顧問”,享受高級合夥人待遇。“本來我就是能夠帶來一些案源的人”。

 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深圳律師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